上次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的工作篇,这次我们来继续聊聊我在深圳的生活,不过内容不多。

城市切换:深圳与上海

其实目前我对上海的印象已经开始渐渐淡忘,不过以前的那些朋友依然会有联系,因此对上海的记忆大多是跟他们有关。

我刚来深圳那会儿,对深圳最大的感受就是,这里不仅不会排斥你,还会给你各种方便。就说一个小事,我在上海五年只成功办理了一次居住证,这个办理特别麻烦,因为他需要你有居住证明,居住证明又需要你跟房东协商租赁登记,就意味着要交税,这个税谁出呢?当然只有我这个冤大头了。而到了深圳之后,居住证非常轻松地就办下来了,居住登记非常简单,也不用帮房东交税,而且之后港澳通行证之类的都可以凭居住证来办理,非常轻松。

这种与人方便的欢迎姿态让我挺想落户到这里的,因此等我安定下来后,找了个机会,非常轻松就办下来了。

如果你觉得我在贬低上海,那也不至于,相反,我对于上海的认同感更强,上海离我的家乡挺近,文化也接近,连语言都同是「吴语」,刚毕业就到上海工作了,整整五年,有朋友有同事,我一度认为自己会在上海渡过余下的职业生涯。

我刚来深圳那会儿,依然非常怀念上海的生活,这边的历史文化环境比较薄弱,所以,一旦我想念上海了,我就会去相对有那么些历史的蛇口,连认识女朋友的第一天,我也是带着她去蛇口逛街。

后来了解了,原来深圳的医院、学校以及文化娱乐都在广州或者香港,而深圳只留下钱跟加班。

我觉得真正适应深圳,有几件标志性的事件:

  • 我来深圳不久开始去游泳馆游泳,以及后发现我住的小区居然有游泳池,果然运动才能解人愁;
  • 落户,没想到落户都有奖金可以拿;
  • 买了车,从此深圳可以随处探索了,深圳湾公园,大小梅沙;
  • 我在深圳成家;

不过,我还是挺想回到五年前,找到那个决定离开上海的我,用我这几年都没穿过的厚实靴子,狠狠往屁股上踢一脚,然后回来继续加班。

兴趣

不知道是因为人到中年,还是我一直投身的智能硬件行业让我觉得有趣,又或是接触到硬件产品经理这个角色,我最近一两年开始折腾各种电子产品,比如群晖,再比如一些开发板。

最近我觉得自己开始慢慢克服心理的障碍,开始重新写文章了,目前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太多,比如我不必绞尽脑汁去写「精深」的内容,也不必在意写错,更不必为了其他人而写,因为我觉得简单的要求能让我继续写下去。回顾我早期的文章,正如2016年总结 里面说到的,我重新写(是的,也是重新写)的理由也是很简单,「安安静静写点东西」就行了。只不过当时随口说的话,到今天有了不同的理解,正是因为那时候没人关注,也没有任何写作的压力才能让我坚持,现在随便翻看,一堆的水文也能让我乐此不疲地写下去。

家庭

这几年来,最大的收获除了中途事业的短暂成功之外,就是成家这回事了,来深圳不久就认识了我现在的夫人,恋爱,结婚,然后就有了女儿。

我是去年年底的时候,跟女友走入婚姻殿堂,而今年,我的女儿降生了,这是来深圳着 5 年,也是疫情三年中,我最幸福的时刻。当女儿的小手堪堪握着我的小手指时,我心里充满无限的疼爱与憧憬,同时伴之而来的,就是责任了,接下来几年,我再也不能陪着夫人随便到处去玩了,能承担的风险对我来说也不知不觉降低了,我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随意更换生活的城市,毕竟我又多了一个父亲的角色,我需要考虑的东西也多了,当公司再次濒临倒闭的时候,我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「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」了。总之,女儿的降生让我产生了非常大的保护欲,也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与希望。

理财

好了,既然写到了这个敏感的话题,先用一句鸡汤开场:

不是有希望了才坚持,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

这句鸡汤话送给所有人,毕竟 A 股在前不久又打响了 「3000 点保卫战」,不过我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投入了,现在只是在硬撑而已,账户也不去看,没法看,看了也没意义,徒增烦恼。只是,我没有任何理由地去相信,A 股终会迎来恢复,我们面临的极端情况也会迎来春天。

格雷厄姆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中说:「在证券领域,一旦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并得出经过验证的判断之后,勇气就成为最重要的品德。」其实说的就是当前这个时候,大多数人要不就缺钱,要不就是勇气。只是「悲观者往往正确,但只有乐观才能挣钱」,继续坚持,不要倒在黎明之前。

最后

这篇其实就是当做跟朋友简单聊几句而已,感谢看到最后。如果对我的文章或者经历感兴趣,也欢迎微信交流。